2007年6月27日 星期三

大眾媒介與社會-文化研究在台灣:文化研究的翻譯

<摘要>

傳播學的領域本就涵蓋各個學術領域,人類學、神經心理學、組織理論、語言哲學、精神醫學、心理語言學、心理學、社會學、語言學,本章是由語言哲學中發展出對文化研究的翻譯,藉由此項討論,讓傳播與社會更能緊密的結合,而台灣傳播學的研究已經到了多元的境界,若要先有初步的了解,可先從文化研究開始著手,了解全球化與本土化的歷史脈絡,藉此了解台灣本地的語言為何愈趨複雜。

<關鍵字>

傳統馬克思主義
法蘭克福學派
學術匯流
文學性
內爆
擬像

<內容>

壹.文化研究 :
本文是以英國文化研究作品的出版時間為參考軸,陳述在文化研究全球化的趨勢之下,台灣引進相關文獻的在地情況,而台灣出現第一本的中譯的文化研究書籍<文化與社會:1780-1950英國文化觀念的發展>,作者Raymaond Williams所提出的觀點,關於文化定義、結構主義立場與對其文化主義立場的批判以及傳統馬克思主義決定論的挑戰。

貳.從批判理論到文化研究:
若就台灣知識份子的脈絡承接意義來說,書中提出必須注意這些批判作品被翻譯到中文世界的情況,而傳播領域當中的批判學派特徵為反美行為主義取向的量化研究傳播,是基於人類自由與社會權力宰制的面向, 並且站在一個客觀中立的觀點去分析,主要是由法蘭克福學派為其主流,提出的觀點在於文化工業的大眾文化研究。

參.傳播/媒體/文化研究:
傳播研究雖然受到文化研究很深的影響,卻將文化研究寄居在傳播研究之下,傳播學本身就是一門多項學術匯流的學科,而在<文化,社會與媒體:批判性的觀點>一書中提及文化研究對於媒體、文化的批判角度。除此之外均展開針對英語世界中文化研究歷史面貌的呈現,以及對於其它地區文化研究的可能關切所在。

肆.文學/文化研究:
主要指稱在文學的方面,翻譯即是發展最為蓬勃的領域,但是受到台灣學術建制的影響,翻譯的作品雖然不受到承認,但是若是把重點放在文學的面向來看,翻譯的工作比較具有正當性質,而在新聞學的領域當中除了客觀性的新聞寫作之外,近年出現的新新聞的寫作方式,就是利用文學性做一闡述,代表著文學性也是文化研究的主軸之一。

伍.後現代/後殖民/文化研究:
八O年代以來由於台灣、香港、中國大陸各自掀起一股後現代的討論,而這個理論是由C.Jencks所提出的,理論觀點在於內爆、擬像表現一種界線模糊的概念,他批評為資本主義的在生產,然而後殖民文化分析的模式是當代顯學,關於其地位與價值的面向研究。

<心得>

筆者認為傳播學的領域主要即是探討人類社會當中的傳播現象或傳播活動所做的歸納與解釋,而文化研究只是當中的一項分支,然而它的定義相當模糊,並非能夠一言以敝之,於是本篇文章就以五項概念去詮釋,企圖要讓讀者對於文化研究能夠有更深層的認識。

文化研究的分析,應該避免指取其自身環境作為關注的對象,我們需要在能力所及的範圍內,將它放置於整體社會,甚至放在整個國際社會的環境脈絡中,求其適當的位置,必須把文化研究當作一項事業,或是計畫進行具有積極性與創造性的脈絡翻譯, 而非只是僵硬性與消極性的文字翻譯 。

換句話說,研究特定的問題,最好的情況就是兼顧綜歷史的向度,橫的社會向度,然後在以整體環境的眼光進行觀察,方能求得理解問題的本質,理論知識並非萬能,但是自有它的用途,穿透現象表層,把湧動在其下的邏輯儘量的暴露出來,反過來說, 研究的價值,必須從彰顯的現實生活的意義,進而對於合理的生活有所建構,才能得到落實。

<參考文獻>

一.彭淮棟譯,《文化與社會:1780至1950年英國文化觀念之發展》臺北,聯經出版社, 1985。(原著:Raymond Williams)

二.文化研究月報,2003年06月15日,第二十八期。